近些年里,华为所受到关注度是不低的,在一众中企里通过自研尖端技术获得了不低的成就,同时也在“美霸权主义”下活了下来,换做是别的中企,恐怕已经一蹶不振了。
而继华为之后,阿里也是接棒了华为自主研发的战略部署,针对云计算服务和RISC-V芯片架构大力研发,如今已经带来了不错的成绩。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三个人对阿里的影响,其一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对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多个中企进行呼吁和提醒。
想要突破老美的垄断地位,就必然通过加码科技研发的方案加快我国的半导体发展,毕竟半导体作为科技进步重要“材料”,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这就需要通过中国企业里的尖端力量投入半导体领域执行大力研发的战略部署,实现不同企业分工推进半导体生态链的建立工程。
其二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王院士曾经郑重向阿里创始人马云提出:“如果公司还没有掌握到核心技术的话,那今后中国市场中将不会有阿里巴巴的存在。”
并表示“作为尖端企业,只有不断研发才能稳定自身在市场的地位”,同时建议马云对阿里巴巴展开“烧钱研发”的战略部署。
面对两大知名院士的建议,阿里也确实明白了其用意,针对当时市场上的新兴领域云计算和RISC-V架构做出研发计划,并分别在2009年和2017年开始着手研发。
最后一个人自然就是马云了,马云接纳了两位院士的看法和建议,展开了阿里在科技领域的研发之路。
同时也感染了阿里的所有员工,使其明白了自研技术的重要性,以至于即便马云离开了阿里巴巴,该企业依旧针对这个项目大力推进,即便持续亏损了十来年依旧没有放弃。
而目前来说,除了阿里的云计算服务之外,在RISC-V芯片架构上的成绩也非常不赖,突破了ARM架构垄断地位的同时,也在众多研发RISC-V架构的企业中脱颖而出。
根据目前对阿里巴巴在RISC-V领域的报道,该企业占据了全球超过一半的RISC-V芯片出货量,数据上来说2022年RISC-V芯片全球出货量突破了100亿颗,而国产RISC-V芯片占据了超过50亿颗的份额。
同时阿里也带来了八款RISC-V芯片,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投入商用,可以说阿里同样为我国半导体领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继华为之后,阿里也成为了中企们值得学习的榜样,只有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实现不被卡脖子的结果。
就像人民日报曾呼吁的:“抛弃一切幻想,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只有坚定不移地选择自主研发,才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崛起的唯一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国产28nm制程光刻机也已经通过了技术测试和认证、光子芯片生产线处于建造阶段、量子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不仅令我国突破到了半导体芯片领域的新时代,同时也正在慢慢摆脱西方国家造成的“卡脖子”处境,实现自给自足。
本文来源:科技大咖秀 2023-03-08 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邮箱:lvzhiqiang@perfxlab.com 删除或修改!